- 思源笔记
- 存储格式和可迁移性:是 json,可以导出成 md,但是有很多非原生 markdown 的语法无法导出。可迁移性没有另外两个好
- 操作体验:更丰富的文本编辑策略,类似于 Word。能够实现的排版和功能也更多,更适合不愿意折腾且不熟悉 md 的用户。
- 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实践:没太研究过,如果不使用双链笔记这项功能,也能当成一个不错的印象笔记或 notion 来用。
- 对块引用的操作:为每一个块添加一个自动生成索引,但是如果不引用这个块,就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,也不是纯文本格式了(污染 md)。
- 云同步:有官方同步。第三方同步已经被禁了,应该可以用对象存储或者服务器部署,但这就麻烦了。
- 外观:很好看
- 使用难度:较小。
- 折腾程度:插件较少,外部调用有 api
- 占用内存和打开速度: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(合理推测因为 json 格式起码多了一倍的文本),打开可能需要等一会。
- 软件:logseq
- 存储格式和可迁移性:md。会自动生成备份文件。因为这个备份文件,当和 ob 使用一个库时,会产生很多不想看到的文件(整理卡片时不必要的出链和入链)。
- 操作体验:流畅的块拖拽功能。边栏设计和 roam research 很像。
-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实践:对 daily note 的流程实践到了极致(根本没有进行文档树笔记操作的余地),但是整理卡片时不能多开很多张,显得不是很流畅。
- 对块引用的操作:在被引用块下生成一个 id 号,然后在引用处嵌入这个 id 号。其他软件不能读取。
- 外观:很好看
- 使用难度:一般。主要难度在于对于 daily note 的理解。
- 折腾程度:插件稍多,开源软件,随便折腾
- 占用内存和打开速度:听说库大了会卡
- 软件:obsidian
- 存储格式:md。对于大纲模式的支持,比如说大纲中有引用和代码块,显示会有异常。
- 操作体验:非常强大的功能,但是需要自己磨合调教。用顺了非常流畅。文本写作可以用 css 和 html 代码,但不是原生 md 可能也不能迁移。
-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实践:可以自行融合 daily note 流程,但是也可以不融合。有了堆叠选项卡之后,整理卡片非常顺畅。
- 与 logseq 对比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实质就是一张张卡片,如果仅仅用 DN ,很多时候每日笔记也是当成一个入口,仅仅记录一个双链而真正内容在另一张卡片中,所以不如直接从一张一张卡片开始。
- 对块引用的操作:之前不支持,所以我被吸引到 logseq 去了。现在可以通过插件快速实现。但是也非原生的语法,不能迁移。
- 外观:很好看,主题很多,但可能需要自己改改。
- 使用难度:比较高。依赖插件,需要研究。
- 折腾程度:很高。插件非常多。
- 占用内存和打开速度:比较快。也看插件装了多少。